当前位置 > 首页 > 国内新闻

      
 
https://www.sports.cn/ 2006-09-08 06:44:00 中国体育报
 
  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,年轻运动员在想什么,关注什么,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更贴近年轻人的思想实际?优秀选手在顽强拼搏时,爱心的倾注,心灵的沟通,有何积极作用?上海的优秀运动队进行了积极探索。

  现代五项:艰苦生活变为“享受”

  世界冠军钱震华,在现代五项这个“最完美运动”熔炉里摸爬滚打了11个年头,终于在去年世锦赛上,拖着一条久治未愈的伤腿将欧洲人垄断了近百年的桂冠“抢”了过来。用他自己的话说“除了脖子,差不多浑身都伤过”。

  当年只凭借着击剑很潇洒、骑马也很帅的懵懂印象,钱震华选择了上海现代五项队,由此也就选择了艰苦。钱震华曾因伤卧床整整两个月,仍然靠一副哑铃,一个垫子,天天练力量。最令他伤心的是雅典奥运会,右脚第五趾骨骨折,使奥运梦想破灭。他曾懊丧地想退缩,在教练、领队的耐心说服下,痛定思痛,他感言,“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历史,而我只要努力,取得任何成绩都可能在为国家创造历史。既然如此,为何不去努力?”承受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痛苦,经历了艰苦的付出,钱震华终于赢得了折桂的荣耀。

  优秀选手的言传身教,刻苦训练的团队氛围,激起了年轻队员学先进、比先进的斗志,艰苦生活也成了特有的享受。

  赛艇队:凝聚人心的人性化关怀

  上海赛艇队为“自讨苦吃”,到安徽宁国孤岛上进行全封闭训练。岛上几无人烟,没有商店,没有通讯设施,手机没信号,报刊每周仅送一次,与外界联系只能靠写信。艰苦的训练和枯燥的生活使一些年轻运动员难免产生懈怠的情绪。

  赛艇队团支部便动脑筋开展各种人性化的自娱自乐活动:包饺子,唱卡拉OK,砍几根竹子教姑娘编织工艺品,举行演讲报告会、篮球友谊赛,组织摄影和书法小组,这些活动调剂了队员的心情,枯燥、乏味的生活变得有生气了,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。党员在三餐和休息时主动找年轻队员聊天,感受队里的温暖亲情。集训期间,河南籍队员张苏红的父亲查出癌症晚期住院治疗,对于出身农民家庭的张苏红来说,犹如晴天霹雳。赛艇队立即组织大伙募捐,筹集了3000多元。虽然钱款不多,但这份心意让他感到非常温暖。

  男排:拧成一股绳的集体精神

  上海男排是体育界的一支标兵队伍。大家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,心中始终想着这个集体。二传手何炯感慨道:“论收入,我们比不上篮球,更不及足球运动员的一个零头,但我们都很满足。沈富麟指导一直跟我们说,一个人只讲钞票,注定不会有出息。”

  强调“十根筷子折不断”的集体精神,是男排取得好成绩的关键。何炯说,“论强攻,我们比不了四川的张翔,论快攻不如浙江的郑亮,论接应不如江苏的卢卫中和陆飞,二传手的经验技术也不及王贺兵,能赢球,靠的就是集体配合。”而要打好每一个球,把这个集体真正拧成一股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,是靠平时的刻苦训练和团队精神的培养,是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保证。为此沈富麟教练和领队没少给队员“上课”,各种总结会、队会、准备会上,有时鼓励,有时毫不留情批评,潜移默化,日积月累,“集体”的磁场作用将队员们紧紧吸引。

  “思想政治工作是无形的战斗力”,它似涓涓细流,如春风化雨,为争创佳绩提供保证。 本报记者 平 萍